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在电子信息、汽车电子、工业检测、智能制造、金融与信息、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行业从事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信息获取与处理方面的研究、开发、运行和管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5年后具备中级技术职称,并达到以下目标:
1. 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爱岗敬业,在职业发展上勤勉坚毅。
2. 熟悉行业标准和规范,能有效运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和融合多学科知识,鉴定、分析、制定和解决与专业职位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
3. 具备与同事、客户和公众的有效沟通能力,带领团队协同工作,能从国内外多渠道获取资源并掌握与工作领域相关的前沿技术。
4. 具备成本与风险控制意识,合理评估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二、培养要求
(一)知识
1、掌握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以及电子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中信息获取与处理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
(二)能力
1、具备问题分析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判断、表述,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中信息获取与处理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确定最优方案,以获得有效结论。
2、能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提出针对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中信息获取与处理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传感检测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三)综合素质
1、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针对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信息获取与处理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2、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进行项目管理,并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3、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中信息获取与处理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4、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5、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6、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不断学习和适应社会的发展,具有创新精神。
(四)岗位能力与配套课程设置
具备科学研究能力,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电子信息工程领域涉及信息获取与处理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相关配套课程为信息工程网络(双语)A、量子传感与精密测量、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双语)、自动控制原理与应用、测控与应用、传感器技术等。
具备使用现代工具能力。能够针对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信息获取与处理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相关配套课程为Python程序设计、程序设计及实践(C )、VC程序设计等。
具备沟通能力。能够就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中信息获取与处理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相关配套课程为进阶综合英语(1)(2)、专题系列讲座(1)(2)(3)(4)、专业知识技能实习等。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
本专业学制为三年(业余),实行弹性学习年限(两年半至五年)。学生在符合相关规定的条件下,可延长修业年限,延长期不得超过两年。具体规定见《上华体汇最新官网(中国)有限公司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籍管理办法》(上理工〔2020〕17号)。
四、主干课程
信息工程网络A、量子传感与精密测量、程序设计及实践(C )、单片机原理、VC程序设计、测控电路、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
五、学位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2)、毕业论文(设计)。
六、毕业与学位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培养计划全部课程和学习任务,并符合各项要求者,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毕业生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华体汇最新官网(中国)有限公司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本科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管理办法》(上理工〔2021〕32号)等学校有关规定者,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查通过,授予工学学士。